鸡蛋饼和苹果,早饭吃哪个更好呢

2022/12/25 来源:不详

白癜风的图片 http://m.39.net/pf/a_6450486.html

一、关于鸡蛋饼的饮食文化

民国十三年,徐少成闯关东来到沈阳。因为是山东人,徐少成自小就喜面食。当到沈阳时,发现东街遍是山东煎饼,心里喜忧参半。喜的是山东煎饼已经被沈阳人民所接受,忧的是,已经这么多人做煎饼了,在沈阳这个陌生的城市,他要如何生存?徐少成在家潜心研究,并在鸡蛋中找到了灵感。将鸡蛋中的丰富营养融于山东煎饼中,自创徐家鸡蛋饼。而后,徐家鸡蛋饼风靡沈阳中街,成为老少咸宜的休闲食品。后遇一喜爱徐家鸡蛋饼的文人,自此改名馋逸斋。“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军阀战乱不断,徐少成充军。时至新世纪,第三代继承人徐成国先生,立志弘扬祖业。由此看来,一个小小的煎饼果子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风格与特点,更能映衬出这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二、一般鸡蛋饼的做法

1、把鸡蛋,盐,油,水加在一起打至盐溶化,慢慢加面粉搅和,面粉有疙瘩就用小勺压,最后加荵花搅拌至完全没有面疙瘩。然后放一旁醒几分钟。

2、开中火,用平底不粘锅,在锅里倒一点油,把面糊从中间倒下去,调好后的面糊一倒下去就很均匀地向四周散开,摇晃锅子面糊也很快流动。如倒下去的面糊不规则向四周散开,说明面糊太稠了,在面糊里再加一点水。

3、当面糊表面变成金黄色,且摇晃锅时面糊已经不动了时,就可以翻面煎了。(最好用抛的方式翻面,一来不烫手,二来练手劲。但技艺如不娴熟最好不要这样做!)翻面后可以盖锅,不盖也可以。

4、当面饼两面都变成金黄色时,盛出面饼,鸡蛋饼就做好了。可以根据口味加各种作料,吃法随意。

三、三丁鸡蛋饼的制作

:苦瓜、丝瓜、紫甘蓝、鸡蛋

1将苦瓜、丝瓜、紫甘蓝切成最细的丁备用。

2打两只鸡蛋,加入适量的盐、两三滴醋(加醋能让鸡蛋饼更膨松),和苦瓜、丝瓜、紫甘蓝一起反复搅匀,搅的时候要顺着一个方向搅,不要来回的搅,否则影响效果和口感。

3在锅里放入适量的食用油(油不要太多,否则此菜做出来太油腻,不好吃),烧至温热时,倒入搅匀的鸡蛋,用文火把两面都煎至金黄,即可出锅。

:紫甘蓝的甜化解了苦瓜的苦,再加上丝瓜和鸡蛋的香,此菜吃起来口感极佳。之所以不放味精,皆因味精吃多了容易脱发,解放初期的味精是用粮食做的,而当今的味精都是化学合成的,能不吃就不吃。此菜本身的香就很浓郁,无需放味精。

:此菜不要煎老了,差不多熟了即可出锅,因为三样蔬菜中的维生素含量极丰富,而且都是水溶性维生素,若煎得太熟,极易大量流失,让营养白白浪费。

四、苹果在中国的历史

苹果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夏禹所吃的“紫柰”,就是红苹果,可见苹果在中国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晋朝郭义恭著《广志》中说:“西方例多柰,家家收切曝干为脯,数十百斛为蓄积,谓之频婆粮”。当时已知“正月二月中,翻斧斑驳椎之,则饶子”。即类似现代的环状剥皮技术,来促使多结果。晋代中国种植苹果的技术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了。宋人李调元的《南海百咏抄》,已有咏苹婆果诗云:“虞翻宅里起秋风,翠叶玲珑剪未工,错认如花枝上艳,不知荚子缀猩红。”迄至明代,不但有“夏熟”的“素萘,朱柰、绿柰”,而且“凉州有冬柰,冬熟,子带碧色”(李时珍洁可玩,香闻数步”,但“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见群芳谱》)。

五、苹果的文化寓意

在吴语地区因吴语“苹果”与“病故”是同音词,所以在吴语地区不在探望病人时赠送苹果。

在香港等地,西洋苹果又称蛇果,但并非因为它是《圣经》中蛇引诱夏娃亚当吃的禁果,而是因为以前从外国进口苹果时,有人听到外国人称赞苹果delicious(美味),误以为此即苹果的洋名,所以又将其称为“地利蛇果”,后简称蛇果。

日语称苹果为“リンゴ”(ringo),这是日治时代以日文发音沿用至今,汉字写法即为“林檎”。传统台语则称作“Phōng-kó”,汉字“苹果”。因台湾地处亚热带地区,在梨山尚未种植苹果前全依靠外国进口。苹果因而价格昂贵,所以早期吃苹果成为奢侈的象征。

因为苹果的“苹”字和“平”同音,所以在中国吃苹果也有解作“平平安安”的说法。近几年来也开始流行圣诞节前夜——平安夜吃苹果的行为,需明确此举源于中国,外国并无此传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5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