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好胃,舒服过一年

2022/10/20 来源:不详

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吃饺子、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

冬至4种馅料的饺子最养胃

冬至必不可少的美食就是饺子,但是吃什么馅的饺子可以达到养胃的目的呢?这就来推荐几种。

1、白菜猪肉饺子

猪肉白菜馅的饺子一直被视为经典搭配,其实这在营养上也有道理。大白菜清淡可口,滋味鲜美,和肥美的猪肉一起搭配,不但口感好,还能增进人的食欲。此外,白菜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猪肉中的胆固醇从体内排出,从而减少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伤害。

2、胡萝卜羊肉馅

首推胡萝卜羊肉饺,其对改善胃病,治脾胃虚冷很有帮助。胡萝卜性温,可调补中焦和肠胃等。而羊肉补气养血,温中补肾。非常适合气血虚、胃寒的人。

3、洋葱牛肉馅

洋葱可以健胃消食、护肝、润肠、利尿、发汗。牛肉性温,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可以使人精神振奋。这个馅适合手脚冰凉、肠胃不好的朋友。

4、白萝卜猪肉黑木耳饺

黑木耳性平,可补气血、益肾、通便,能降低胆固醇和血黏度。白萝卜顺气健脾、消食化痰。猪肉性平,补虚增气力。与胡萝卜羊肉饺或者洋葱牛肉饺相比,这款饺子有着健胃消食化痰等功效。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周公姬旦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是龙和凤。传说中的凤凰,每隔五百年就要在火中自焚一次。在中国人看来,五百年是兴衰往复的一个周期。五千年的沧桑巨变使华夏文明在一次次灾难和抗争中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白黄橙紫四色食物吃起来

胃字,上田下肉月,肉身承受五谷之土,古人把胃比作身体的农田,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要在这片“田地”里进行加工处理,所以如果想要经营好这片田,和吃大有关系。

冬至养胃学会吃白色、黄色、橙色、紫色的食物,它们在补充营养的同时,对肠胃功能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白色

豆腐和牛奶是白色食物中的主要蛋白质来源,需要每天吃一点。少吃精米白面,可以在其中加入燕麦、薏米等粗粮。

黄色

主食有玉米和小米,水果有香蕉。另外不要小看土豆,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是润泽肠胃的好东西。

橙色

推荐南瓜,南瓜虽然是秋季应季蔬菜之一,但是冬季更适合吃南瓜,民间甚至有“冬天吃南瓜,效果胜补药”的说法。南瓜里面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果胶等成分,可以很好的保护胃肠黏膜,也可以减少一些粗糙或者是辛辣等物质的刺激。

紫色

紫薯、紫甘蓝、蓝莓,主食蔬菜加水果。三种紫色食物是“营养优等生”。紫薯的纤维素含量高,可促进肠胃蠕动。

早上起来喝温开水

早起一杯水可以湿润口腔、食管、胃黏膜,促进肠胃蠕动,为进餐做好准备。但也不要喝太多,约毫升即可,以免冲淡胃酸,影响消化。

早餐这步不能省

经常不吃早餐可引发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的几率高达36%,还易导致低血糖、记忆力下降,增加胆结石患病的风险。一份好早餐应包含谷物、奶类、肉类、豆制品、水果和蔬菜。

上午起身走一走

上午工作一段时间后,可以放下手中工作,小歇片刻,做一些简单的肢体放松运动,有助于早餐消化。顺便喝点水或吃点水果,可以补充水分和维生素,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废物排出。

午餐补充蛋白质

午餐应该注意补充优质蛋白,比如瘦肉、鱼类、豆制品。餐后宜站一会,不要坐卧或下蹲、弯腰,以免负压过高诱发胃食管反流。

饭后打盹儿助消化

午睡半个小时就能让大脑得到休息,多分些循环中的血液去供应胃肠道,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别趴在桌上午睡,以免压迫腹部,造成肠胃胀气。

晚餐宜清淡只吃七分饱

进食量以七分饱为好,并注意补充杂粮和新鲜蔬菜。夜间胃肠运动减慢,如果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则易使血脂升高,导致消化不良、肥胖,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杂粮和蔬菜不但可预防高血脂,还可以增加维生素摄入、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

饭后运动不可少

饭后休息半小时可散散步、做做运动。但要注意,胃靠近腹壁,只有少量肌肉和脂肪等在外围包裹,容易受凉。因此冬日运动要注意保暖。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1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