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甘蓝抱子甘蓝洋蓟芦笋高大上
2022/8/11 来源:不详营养、健康、新鲜是当下人们对日常饮食的追求趋势,特别是进入高温天气之后,大家的胃口也变得略显“疲软”,对烟熏火烤和浓油赤酱的重口味兴趣缺缺,反倒是各款绿色蔬菜成为美食达人们在社交软件上发布内容的主角。在这些点击量超高的菜单中,有几款看起来不太眼熟的“洋”蔬菜出镜率尤其高,其中的代表就是羽衣甘蓝、抱子甘蓝、洋蓟、芦笋。
▲图:小红书截图
这些洋气食谱中的主角,在普通菜市场上见得不多,一般都只有进口超市才看得到,且价格贵得离谱,但这并不耽误其备受追捧的人气。它们的营养成分是否真的异常出挑?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蔬菜贵族的神秘面纱吧!
01
羽衣甘蓝们的身世与营养价值
减脂利器羽衣甘蓝,摆盘神器抱子甘蓝,地中海之星洋蓟和牛排搭档芦笋,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身世吧!
羽衣甘蓝在德国是一种冬季常见的大众蔬菜,又叫“绿菜”,食用时通常腌制成酸菜。
它原产于地中海至小亚细亚一带,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年的古希腊就已经广泛栽种,如今在英国、荷兰、德国、美国种植较多,且品种各异,有观赏用羽衣甘蓝,也有食用羽衣甘蓝。
抱子甘蓝又称球芽甘蓝,也有人称小洋白菜、小圆白菜、小卷心菜、芽甘蓝、子持甘蓝、小椰菜,是一种味道有点苦的蔬菜。在西餐中,抱子甘蓝常作为配菜出现。
抱子甘蓝最早期的种植记载是在古罗马时代,发源于比利时,后传至德国。直至十九世纪,抱子甘蓝主要是在欧洲西北部栽培。这么看来,抱子甘蓝在欧洲也是一种家喻户晓的家常菜而已。
菜蓟又名食托菜蓟、洋蓟、朝鲜蓟、球蓟、菊蓟、法国百合、荷花百合,是一种在地中海沿岸生长的菊科菜蓟属植物,是蓟属植物尚未成熟的花苞。
菜蓟起源于地中海沿岸,一般是在意大利栽培。直至十六世纪,才传至荷兰、英国等地,十九世纪传至北美。尽管平时见的比较少,但它在蔬菜界也不是什么稀世珍宝。
芦笋:相对于前面几种蔬菜,大家对这位应该相对熟悉一些。它原产于欧洲大部分地区,以及北非和西亚,是被广泛种植的蔬菜作物。
实际上,芦笋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栽种历史,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言芦笋能“瘿结热气、利小便”;其根被称为小百部,能润肺镇咳、祛痰、杀虫等。《神农本草经》中也将芦笋列为“上品之上”,称久服轻身益气延年。因此,芦笋在我国也有悠久的栽种和食用历史,华北地区称之为“龙须菜”。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我们觉得特别清新脱俗的网红蔬菜们,在其主产区其实也只是民众日常食用的蔬菜而已,那它们的营养价值如何?看下面的表格就一目了然了:
每种蔬菜以克生鲜可食部分统计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食物成分数据库
上面的表格中详细介绍了这几种蔬菜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我们拿这四样蔬菜与经常吃的西蓝花作对比,可以发现它们的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差异并不大。只是羽衣甘蓝和洋蓟的维生素A含量较高,而羽衣甘蓝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
不过,在我国居民日常饮食中,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是动物性食品和胡萝卜等富含类胡萝卜素的蔬菜,而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各种新鲜蔬菜水果,因此只要正常饮食,一般不会出现维生素A和维生素C缺乏的情况。
这么来看,这四样蔬菜其营养价值其实并无特殊贡献。
图片来源:本报资料图片
02
“外来和尚”无需追捧每周吃够25种
中国居民日常生活里所见的蔬菜种类非常丰富,从视觉上来看也是缤纷多彩、五颜六色,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深色蔬菜与浅色蔬菜。其中深色蔬菜主要包括绿色蔬菜,如菠菜、油菜、芹菜等;红橙色蔬菜主要包括胡萝卜、西红柿、南瓜等;紫色蔬菜主要包括紫甘蓝、红苋菜等;浅色蔬菜是指花椰菜、白菜等颜色较浅的蔬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我们每天要吃-克的蔬菜(半斤到一斤),其中深色蔬菜要占50%以上。绝大多数蔬菜具有水分含量高、能量低的特点,它们的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为身体提供少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蔬菜源自国内还是国外,它们的营养价值其实是差异不大的。同时,指南建议大家,每天至少要吃到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至少吃25种不同的食物。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把目光聚集在某些特定的蔬菜上,食物多样、均衡膳食才是合理膳食的基本准则。
03
烹饪建议少油盐健康绿色不分中西
大家热衷于选择这些不常见的网红蔬菜,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物以稀为贵”,希望能够在家门口就尝到来自大洋彼岸的美食。
但一些西方膳食中的美食制作过程,伴随着高油、高盐,比如某社交软件上流行的食谱中比较常见的香煎芦笋、咸香抱子甘蓝等。原料虽好,但加工方式不当,依然会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因此,建议大家在烹饪这类蔬菜时,可以通过焯水、煮制等烹饪方式,加上少量的调味料后直接食用。
总结:
羽衣甘蓝、抱子甘蓝、洋蓟、芦笋这些蔬菜的营养价值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天赋异禀,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将其作为普通蔬菜,清淡烹饪享用即可。关于健康饮食,还是应当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膳食宝塔的推荐,均衡饮食,健康生活。
作者:郭晓晖(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讲师)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转载:科普中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